天意文学 > 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 > 张绍文,沁园春,为叔父云溪主人寿

张绍文,沁园春,为叔父云溪主人寿


  不算对,自然有胜人处。云溪主人,却是又不知何何时人。
  听声音有方术,那么察看颜色就有术数了。运用术数来推算,就像事先听到和见到过似的,大家不明白这一点,就认为他是神是圣了。就像孔子看见一头野兽,马上能说出它是猩猩;司马迁看到画上的张良,说他相貌像女人这类事情一样。
  考察孔子并没有见过猩猩,而见到了就能说出它的名字;司马迁和张良不在同一个时代,而眼睛却看到了他的相貌。假如大家听到这些话,就认为他们是神而先知的人。然而孔子叫出猩猩的名字,是听到过山野之民唱的歌;太史公看出张良的形象,是从宣室的画像上先见过的。
  贤圣暗中看到过而默记在心,运用心思深沉而隐秘;众人马虎大意,很少留心,见到贤圣说出事物的名称,就认为他们很神。以此推论,詹何见到黑牛弄白了蹄子,也是这类情况。他如果不是靠术数推算出来的,那就是先前已经从外边听见或见到过了。
  当今以占射事物为职业的人,首先依据术数来判断吉凶,术数判断不中,就掺杂以人事。能把人事和术数结合起来运用的人,就和神没有什么不同了。詹何这类人,就是当今占射事物一类的人。如果认为詹何这类人天生就能预知那些事,不依靠术数来推算,那他们就像鸟类能预知刮风,蚯蚓蚂蚁之类能预知下雨一样了。聪明才智早熟,项讬、尹方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人吧。
  沁园春(为叔父云溪主人寿)
  数遍时贤,谁似云溪,未老得闲。自抽身州县,归体旧隐,灰心名利,跳出尘寰。卸却朝衣,笑拈拄杖,日在花阴竹径间。身轻健,任高眼晏起,渴饮饥餐。
  垂弧猛省当年。且约住春风开寿筵。况园亭池馆,新奇佳丽,弟兄子侄,歌笑团栾。绿鬓朱颜,纶巾羽扇,做个人间长寿仙。霞觞举,愿年年今日,长对南山。
  在古典文学的璀璨星空中,词人张绍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,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。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它不仅是一首祝寿词,更是一幅展现了云溪主人超脱尘世、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画卷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充满了对理想人生的向往与赞美。
  词作开篇“数遍时贤,谁似云溪,未老得闲”,便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,将云溪主人从众多“时贤”中脱颖而出的非凡形象跃然纸上。在这个名利场中,多少人为了官职、声名奔波劳碌,唯恐不得志。然而,云溪主人却能在未老之时,便早早地抽身退步,选择了隐居生活。
  这种选择,看似简单,实则包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。一个“数遍”二字,尽显词人对叔父的无限钦佩与崇敬之情。在那个时代,能够在功名利禄面前不为所动,是多么难能可贵啊!云溪主人的这种超然,是对世俗的勇敢挑战,也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。
  “自抽身州县,归体旧隐,灰心名利,跳出尘寰”,这几句进一步描写了云溪主人归隐前后的心理与行为转变。他从州县官场中脱身,不再为官场的纷争与俗务所累,而回到他旧日的隐居之地。在这里,“灰心名利”四个字,深刻地刻画了主人内心的转变。
  名利曾经是许多人趋之若鹜的东西,可云溪主人却能在心灵深处将其看淡,甚至看破。这种对名利的超脱态度,使得他能够“跳出尘寰”,彻底摆脱世俗的束缚,进入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。这种境界,是许多人在奔波劳累一生后仍难以企及的,而云溪主人却如此潇洒地做到了,怎能不让人叹服?
  “卸却朝衣,笑拈拄杖,日在花阴竹径间”,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云溪主人归隐后的日常生活。他脱下朝服,换上布衣,手持拄杖,漫步在花影婆娑、竹径幽深的小路上。这里的“笑拈”二字,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内心的愉悦与轻松。
  他不再为官场的勾心斗角而烦恼,不再为功名的得失而焦虑,有的只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,对生活乐趣的享受。在花阴下,在竹径中,他可以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呼吸清新自由的空气。这种生活,看似平淡,实则充满了诗意与从容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,一种回归本真的人生态度。
  “身轻健,任高眼晏起,渴饮饥餐”,这几句进一步描写了云溪主人身体的康健与生活的随意。身体的轻健是隐居生活赋予他的恩赐,而随意的生活节奏则是他内心自由的外在表现。
  他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到日上三竿,不用担心官场的早朝晚宴;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渴了就喝水,饿了就吃饭,不用担心官场的繁文缛节。这种生活的随意与自在,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。而云溪主人却能够如此自然地享受其中,这不仅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,更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。
  “垂弧猛省当年。且约住春风开寿筵”,下阕开篇,词人将时间拉回到云溪主人的生日宴上。垂弧,即指生日。这里,主人在生日之际,猛然回想起当年的种种往事。岁月的流转让往事如烟,而如今的他,已经从往事中解脱出来,与春风为伴,与亲朋共聚,开启了一场温馨的寿筵。这种从往事中解脱的心态,再次展现了云溪主人的豁达与超脱。
  “况园亭池馆,新奇佳丽,弟兄子侄,歌笑团栾”,这几句描写寿筵的场景,充满了温馨与喜悦。园中的亭台楼阁、池馆水榭,经过主人的精心布置,显得新奇而美丽。而主人的弟兄子侄们,都聚在一起,欢歌笑语,其乐融融。这种家庭的团聚与欢乐,是云溪主人隐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不仅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温暖与情谊,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长者在家族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。
  “绿鬓朱颜,纶巾羽扇,做个人间长寿仙”,这几句是对云溪主人外貌与气质的描绘,同时也表达了对他长寿的美好祝愿。云溪主人虽然年岁已高,但依然保持着绿鬓朱颜,这不仅是因为他身体的康健,更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  纶巾羽扇,这本是古代文人的典型形象,而云溪主人的这一形象,更是增添了他的儒雅与风度。他在这世间,仿佛是一位隐逸的仙人,远离尘世的喧嚣,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。这种对长寿仙的描绘,不仅赞美了云溪主人的外在形象,更赞美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强大。
  “霞觞举,愿年年今日,长对南山”,结尾处,词人以举杯祝愿的方式,表达了对叔父的真切祝福。希望他年年都能如此日一般,身体健康,长寿安康,永远面对着美丽的南山。南山在这里,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,更是一种象征,象征着云溪主人的高洁与恒久。愿他的人生如南山一般,屹立不倒,愿他的生活如南山一般,宁静而美好。
  通读这首词,我们可以看到张绍文以细腻的笔触,生动地描绘了云溪主人的隐逸生活。从归隐的抉择,到生活的细节,再到寿筵的场景,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叔父的敬意与赞美。词中不仅展现了云溪主人的超脱与豁达,也展现了作者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  在那个时代,张绍文通过这首词,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,一种远离世俗纷争、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境界。这种境界,跨越了时空,依然让我们今天的人们为之向往。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忙碌中,不要迷失了自我,不要忘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而云溪主人的故事,也成为了我们心灵的慰藉,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,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。
  所以还是,欲知后词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